意称面对中美欧盟注定“上不了桌” 欧洲成为大国博弈焦点!中美俄之间难以形成稳固的“大三角”关系,核心争夺点在于欧洲。欧洲像是摆在餐桌上最丰盛的一道菜,对美国来说最有价值的是中国和欧盟,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美国和欧盟。既然中美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击败对方,双方都将目光转向了欧洲。
2024年,欧盟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9.42万亿美元,人均4.3万美元,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、尖端科技和成熟的金融体系。然而,欧盟内部成员国意见不一、决策效率低下,使其在大国博弈中显得脆弱。俄乌冲突爆发后,欧盟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和北约,在经济上却与中国紧密绑定,这种局面让其战略处境非常尴尬。
美国通过北约加强军事把控,并组建技术联盟限制欧盟与中国的高科技合作。从2023年起,美国不断施压欧盟减少对华出口敏感设备,推动所谓“友岸外包”以分散供应链。欧盟官员则抱怨美国的《通胀削减法案》补贴本土企业,实际上是在损害欧洲产业。德国甚至直接指责美国大搞保护主义。
中国采取了更灵活的策略,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中东欧国家加强基建合作,同时与法、德等核心国家稳定贸易关系。2024年,欧盟从中国进口额达到5600亿美元,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。中国利用欧盟内部分歧,南欧国家需要经济援助,北欧国家重视环保议题,找到了操作空间。
俄罗斯通过能源供应和边境军事动作向欧盟施压,客观上迫使欧盟更倒向美国。2024年,欧盟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量增加了18%,但欧盟仍计划到2027年完全切断俄气供应。俄罗斯通过控制管道流量,确保自己在天然气谈判中握有筹码。
这场大国博弈的结果是:欧盟正在加速能源转型,2024年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增加了3.4%,达到1130万吨油当量,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化石燃料。同时,欧盟军费开支也创下历史新高。
2025年中期,美俄关系出现缓和迹象。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会晤,但并未就乌克兰停火达成协议。欧洲领导人对此表示关切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“欧盟不会被边缘化”。作为回应,欧盟转向美国购买更多天然气,日本也向美国能源领域投资5000亿美元。根据美欧协议,欧盟承诺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,并向美国经济投资6000亿美元,同时大幅增加国防采购。
中国努力维持与欧盟的平衡,避免关税进一步升级。面对特朗普的强硬威胁,欧盟已启动反制工具。普京则通过能源牌应对欧盟军费增长。北约在2025年峰会承诺将国防支出提高至GDP的5%(核心目标3.5%),盟国总支出达到3260亿欧元。
目前的格局已成为新常态:美国试图维持安全主导权,中国不断扩大经济影响力,而欧洲则在夹缝中寻求战略自主。这场围绕欧洲的博弈还将长期持续下去。
富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